稀土和多晶硅以及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中国消除风险

多晶硅是硅的一种纯净形式,也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供应链中的重要元素。全球约 80%的多晶硅来自中国。

美国地质调查局对稀土的描述如下:

稀土是由 17 种元素组成的一个相对丰富的元素群,其中包括钪、钇和镧系元素。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范围很广,从地壳中 78 种常见元素中含量第 25 高的百万分之 60 的铈,到含量最低的百万分之 0.5 左右的铥和镥。稀土的元素形态是铁灰色至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通常质地柔软,具有延展性和延展性,并且通常具有活性,尤其是在高温下或细化时。稀土的独特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上文提到稀土在各种应用中的使用情况,其实是轻描淡写。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关键领域,尤其是与永久磁铁、电子、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和国防有关的领域。全球60% 的稀土来自中国,欧盟 95% 以上的稀土来自中国

2010 年,我们撰写了一篇题为《稀土和多晶硅》的博文:中国是否控制着我们的绿色未来》的博文,明确警告中国政府将如何压低稀土和多晶硅的价格,并忍受生产这些材料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我们还警告说,中国将利用其垄断地位(或接近垄断地位)谋取政治利益,我们请求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不要 "表示惊讶":

因此,多晶硅的情况将与稀土一样。多晶硅的生产是能源密集型的,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西方出口清洁的终端产品。西方面临的风险将是失去大部分或全部生产关键原材料的能力。到那时,我们又会听到同样的担忧:中国已经锁定了这一产品,并利用这一垄断达到政治目的。

出现这种情况时,请不要让我们感到惊讶。

时至今日。我们的预测已经实现,但美国和欧盟直到最近才开始采取措施应对这一趋势。

今天读到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我们 2010 年的博文 降低对华贸易风险是一门高风险的生意的文章后,我想到了我们在 2010 年发表的博文。这篇文章指出,"去风险化 "一词如何取代了 "脱钩 "一词来描述七国集团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所做的努力。(关于 "去风险化 "取代 "脱钩 "的更多原因,请参阅我的文章《美中脱钩:Yes,No,Maybe So》一文,我在该文中抱怨了 "脱钩 "一词)。

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讨论了 "七国集团如何......试图摆脱他们认为对中国的危险依赖",以及 "对电池技术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的稀土和关键矿产是如何被放在首位的"。

读完《金融时报》的文章后,我开始从头开始写一篇关于稀土和多晶硅的新文章。但当我重读我们 2010 年关于稀土和多晶硅的文章时,我对文章的现实意义感到震惊,因此决定在下文中重述:

 

 

中国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稀土供应国,而在多晶硅方面,中国也正朝着这个位置迈进。究其原因,几乎完全与中国特殊的第一产业运作方式有关。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一种对双方都没有多少好处的交换。

美国和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有两个争议领域。首先是出口配额。中国以资源保护和环境为由为这些配额辩护。美国不同意,并威胁要在世贸组织挑战这些配额。其次,有人认为中国切断对日本的稀土运输是对钓鱼岛争端的报复。中国否认有这样的禁令,但另一方也有证据。

这一切都给西方敲响了警钟,因为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大多数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机使用的电池都需要稀土钕。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近 95%,西方已将其技术未来交到了中国手中。一想到中国将像欧佩克(OPEC)一样垄断稀土市场,西方企业和政府就会感到不妙。

然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故事。

中国在稀土方面的特殊情况并不是实力的象征,而是中国体制内的根本弱点。然而,这种弱点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稳定的影响。目前,稀土行业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多晶硅很快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下面我将讨论这两个问题。

以下是稀土的基本情况。稀土虽名为稀土,但其矿藏分布在世界各地,并不特别稀少。加工稀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既来自最初的开采,也来自随后对矿石的初级加工。任何妥善处理这些污染问题的采矿作业都会产生高价产品。

中国以极低的价格生产稀土产品,从而在稀土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价格大约是以前稀土市场价格的四分之一。第三,稀土开采历来由众多小型企业进行。

中国将污染、低工资和健康风险留在中国。然后,中国将由此产生的产品低价出口给外国高科技公司,后者从中获益。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稀土矿物在高科技生产过程中的下游用途。这项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很少转让给中国。中国做着脏活累活,承担着环境和劳动力方面的后果,在利润和技术进步方面却收获甚微。

这不是实力的象征。这是软弱的表现。

西方似乎是这场交换中的赢家,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问题。在经济学家看来,稀土的 "中国价格 "只是无害环境、对工人友好、有利可图的运营所产生的价格的一小部分。稀土的 "真实 "价格大约是目前中国价格的四倍。

一整套 "绿色 "产业都是依靠中国价格发展起来的。危险在于,随着中国价格逐步被淘汰,许多绿色产业将无利可图。电动汽车就是这种风险的一个主要例子。由于稀土的中国价格几乎肯定会被淘汰,这种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多晶硅("Polysilicon")市场也在经历类似的过程。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相关硅基电子产品的基本原材料。过去十年,随着太阳能在欧洲的蓬勃发展,多晶硅的价格一路飙升,从 2005 年的每公斤约 35 美元上涨到 2008 年的每公斤 450 多美元。价格的上涨吸引了中国对多晶硅生产的大量投资。

2001 年,中国只有两家多晶硅生产商,总产能为 80 公吨。到 2008 年,这一数字已增至 19 家,产能达 30,000 公吨。由于国内需求量仅为 17,000 公吨,中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到 2011 年,产能预计将增至 100,000 公吨。这一数量约为 2011 年全球预计需求量的两倍。

结果可想而知。中国制造商将进行毁灭性的价格竞争,价格将大幅下降。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竞争对手将被赶出企业。在中国国内,没有一家中国制造商能赚到钱。然而,即使不赚钱,这个过程也会继续下去,因为这些制造商不是私营企业,而是由中国省级和地方政府拥有和控制的,它们都不允许破产。因此,中国不会出现因价格下跌而导致的正常市场调整。相反,产能过剩得以维持,价格下降,污染、浪费和工人条件被忽视。

这就是中国价格的 "价格"。

因此,多晶硅的情况将与稀土一样。多晶硅的生产是能源密集型的,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将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西方出口清洁的终端产品。西方面临的风险将是失去大部分或全部生产关键原材料的能力。到那时,我们又会听到同样的担忧:中国已经锁定了这一产品,并利用这一垄断达到政治目的。

出现这种情况时,请不要让我们感到惊讶。

阅读更多

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