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新企业家了解当今中国的商业环境

最近,我与许多仍在美国发展业务的企业家进行了交谈。当我与他们谈及他们的国际计划时,许多人都对拓展国际业务感兴趣,但缺乏可行的路线图和资源。

当他们了解到我在中国和大亚洲的专业知识后,我们围绕着他们的直接问题展开了讨论。如果您是一位新企业家,正试图了解中国以及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对您的国际扩张意味着什么,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您准备的。

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如《中国制造 2025》,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在中国制造业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

今天的中国很有意思,因为中国政府已经不再刻意隐藏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单极政治和经济领导者的野心。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策从 "等待时机 "到现在的 "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直接而明确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参见此处)。

这对外国公司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我们现在都在关注这件事。对于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的公司来说,在正式宣布之前就已经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因此这种现实并不新鲜。对于年轻的或刚刚开始了解中美关系如何变化的新企业家来说,这种紧张局势让他们感到新奇,也许有点矫枉过正。

但《中国制造 2025》是中国产业政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影响着许多重要的行业和国家,因为中国仍然牢牢占据着许多供应链的中间位置,而且无意悄然放弃这一地位。这一产业政策中的十大关键领域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我称之为最前沿的、对中国人道主义的维持/增长所必需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领域:

  • 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信
  •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
  • 农业技术
  • 高科技海洋工程
  • 航空航天工程
  • 高端铁路基础设施
  • 新兴生物医学
  • 先进的电气设备
  • 新型合成材料

我需要面向中国的合同吗?中美商业合同和/或法律之间如何平衡?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法律和合同似乎过于简短。由于语言、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原因,它们可能会留下很多解释和相互推断的余地,而美国的法律和合同往往相对更加详细,这可能会让不习惯西方法律互动和法律制度的中国当事人感到不满。

基础差异在于两种法律体系的运作方式。美国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最初依靠法律(立法机构制定的高层次法律),然后是法规(行政/执行机构制定的更详细的法规),最后是法官(最终决策者)。

中国的法律体系以大陆法系为基础,这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留给司法裁决者的自主权很小,他们将现有的法律法规适用于事实模式,而不会将自己的判断扩大到该范围之外。

归根结底,这些差异不仅关系到执行问题,也关系到与中国当事人签订合同的表述和谈判方式。对于依赖于面向中国的业务的合同,我们将以类似于要点的格式来书写,以确保中方和中国法官不会迷失在英联邦国家典型的过多法律条文中。请参阅《起草有效的中国合同》

对于在中国开展新项目的人来说,在前往中国或与中国人开始交谈/合作之前,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每个人在中国参加贸易展或与可能成为其竞争对手的中国公司打交道之前,都应通过中国商标局在中国注册其品牌名称和/或标识。潜在竞争对手包括现有和潜在供应商。参见《中国商标注册问答》

在中国没有办事处或法律代表的情况下,在中国开展业务有哪些法律问题?

公司可以派人到中国进行有限的旅行,以会见潜在的商业伙伴、短暂检查生产运行情况和参加贸易展会。任何超出这些有限且不频繁的活动都可能需要在中国有某种形式的官方存在。

这种存在可以通过代表处来建立,代表处实际上只有权试探市场,但可以包括租用办公场所。任何类似于直接雇用员工、收集原材料、生产或提供服务等正常商业活动,都需要成立合资企业或子公司,又称中国外商独资企业。

您认为外国人在与中国合作伙伴/供应商合作时最常在哪些方面犯错或遇到问题?

大多数陷入困境的公司都没有对其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正常的尽职调查。这意味着,他们未能提前发现商业伙伴是否真正拥有办公室或生产设施、是否一直在纳税、是否拥有出口许可证、是否参与了竞争公司的所有权或管理权,或者是否与热衷于经济间谍活动的中国政府实体有联系。

如果美国公司或外国公司只使用采购订单,而不是与中方签订全面合同,那么问题就会很常见。许多公司在运作时都有 "可接受的不合规门槛"的概念。公司内部如此,与外部合作伙伴也是如此。但是,当违约对手的活动超出了这些可接受的界限时,采购订单关系使对方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执行机制来威胁或实际使用违约对手。

最后,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参与的几乎所有面向中国的并购项目都包括未经授权的独立承包商。在中国,没有独立承包商这一概念,这可能会使 "独立承包商 "和非中国公司在中国税务和社会保险机构遇到麻烦。

以上是新创业者应该了解的有关中国的几个问题,以更好地确保他们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