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2015年,"中国加一 "风靡一时,每个人(包括我们)都在谈论公司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 "中国篮子 "里的风险。人们认为 "中国加一 "战略是应对这些风险的方法。这一战略涉及公司在中国生产部分/大部分产品,但在其他地方生产部分产品。我认为是麦肯锡或波士顿咨询等咨询公司提出了这个计划,但我不知道事实是否如此。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的许多客户与我们讨论了中国加一战略的优点和缺点。我不记得有多少这样的客户与我们讨论过这样的战略,但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姑且认为是100个。在这100个客户中,我估计大约有50个客户就这样做进行了认真研究。在这50人中,我估计发生了以下情况:
1.第三十五家公司决定不做任何事情。这些公司认为,自掏腰包的费用和/或其他地方较高的生产成本不值得将任何生产转移到中国之外。
2.8家公司意识到,他们最好在其他地方生产所有产品。我记得一些服装公司和家庭用品公司把所有的生产都转移到越南。一家公司将其所有的鞋子生产转移到安哥拉,另一家公司将其一些家庭用品的所有生产转移到乌克兰。
3.有七家 公司在中国和另一个国家之间分割生产。我记得泰国、墨西哥和越南是我知道有一些生产被转移到的国家。在这些案例中,由于以下一个或多个原因,生产没有全部转移:
-
- 在没有对新国家/供应商进行更多实地测试的情况下,不想转移所有生产。
- 不希望因为新国家的成本较高而转移所有生产。
- 不希望转移所有的生产,因为他们希望生产多样化。
我不知道上述所有公司的现状,但我知道那些部分从中国多元化生产的公司中,有些最终将所有的生产都回到了中国,而那些一开始部分从中国多元化生产的公司中,有些最终将所有的生产都搬出了中国。
我还记得的是,大多数将生产迁出中国的公司最初在新国家的新供应商那里遇到了问题,我会发现我提醒他们,他们在第一次进入中国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总而言之,"中国加一 "是一个混合的袋子。事后看来,我的结论是--不需要深入分析就可以这样说--这一战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公司、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品,以及转移到的国家的供应商的质量。
我今天写 "中国加一",因为这一战略现在又回来了,而且很受欢迎,尽管它通常被称为 "远离中国的多元化","与中国脱钩"(是的,我们有客户这样称呼),或者 "尽可能地离开中国。"
再一次,远离中国的多样化正在采取多种形式。在《索尼将中国和非中国市场的相机生产分开》一文中,日经新闻写道,索尼将其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销售的所有相机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泰国,作为 "制造商通过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来保护供应链的日益努力的一部分"。索尼的中国工厂将继续生产相机,但这些相机将严格用于中国国内市场。
在追踪索尼将生产迁出中国的决定时,日经新闻提到,在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之后,索尼首先转移了运往美国的相机的生产,随后又转移了其余部分。
日经新闻》还注意到其他日本公司是如何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包括佳能将其相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回日本,以及大金工业不久将制造空调,"不必依赖中国制造的零件"
同样,在台湾的富士康和其他公司加速在墨西哥的投资中,路透社写道,富士康 "和其他台湾科技供应商正在增加他们在墨西哥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对电动汽车(EV)和服务器在北美制造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们的律师事务所一直看到我们的客户有类似的计划和实际的生产转移--特别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就在去年,我们的国际制造业律师已经帮助公司将其部分或全部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台湾、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地。
与2014-2015年相比,今天企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的愿望既强烈又迫切,但真正进行这种转移的企业比例与当时没有什么不同。对于那些选择不把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地方的公司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即使他们真的把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他们也会从中国获得如此多的零部件,以至于这种转移没有意义。财富20强公司的一位高级供应链主管最近告诉我,尽管媒体总是吹嘘他的公司已经将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从中国转移出去,但它在中国以外生产的大部分产品仍然主要由中国制造的部件组成。
然而,我预计外国对中国零件的需求将逐渐消散。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生产迁出中国,更多的零部件制造商也正在并将继续将其生产迁出中国。这将导致更多的公司迁出中国,在一个良性循环中,这将导致更多的零部件制造商也迁出中国。这已经在一些行业中发生了,但很缓慢。我还看到,中国零部件制造商将其生产转移到越南和墨西哥等地的情况大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因为它将增加希望迁出中国的公司的选择,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坏事,因为它大大增加了弄清任何特定产品的原产地/关税/关税的复杂性。见美中关税:你现在可以做什么。
就UCMCA或美国关税而言,那个由50个部件在墨西哥制造的手机充电器是否真的是在墨西哥制造的?如果它的22个部件直接来自中国,12个来自中国在墨西哥的制造商,其余的来自墨西哥或美国的制造商呢?在墨西哥的中国制造商是真的在墨西哥生产零部件,还是只是把这些零部件从中国运到墨西哥?手机充电器是否在墨西哥进行了实质性改造?见避免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实质性转变是关键。